“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企業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新疆慶華的科技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基本保障。近年來,新疆慶華通過不斷的努力嘗試創新,已經牢牢掌握了科技創新的主動權,將科技創新的命運牢牢握在了自己手里。
沖鋒,是一種狀態,更是新疆慶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從已完成的國內國產化催化劑整爐替代,到現在正在實施的“慶華爐”攻關,在慶華人眼里就沒有什么不可能。
國內國產化催化劑整爐替代說起來似乎只是新疆慶華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其中的糾結煎熬,卻不足為外人道。
甲烷化催化劑是煤制天然氣工藝的核心和重要載體,不僅對提高甲烷轉化效率至關重要,而且還決定后續設備國產化方向。
在新疆慶華實現國產化催化劑整爐替代前,國內甲烷化催化劑普遍依賴進口,制造周期長、運距遠,更重要的是存在斷供的潛在風險——這個技術在別人手上,別人不想給你就不給了,想提價就提價了,我們無法左右,如果國際形勢有變化,別人一封鎖,投入上百億建起來的生產線,就是一堆廢鐵!
但是,如果使用國產催化劑,面臨的問題是:由于是國內首先研發,沒有應用業績,用戶使用風險明顯大于進口同類裝備。
如果替換試車一旦失敗,以新疆慶華來說,煤制氣生產線將被迫停產,重新采購甲烷化催化劑需耗時3個月以上,最少造成10億元現金流損失。
大型煤化工項目投資大,責任重,為減少風險,絕大多數用戶都拿不出這個勇氣。
自2015年起,新疆慶華就在國內通過各種渠道積極尋找實現甲烷化催化劑國產替代的合作單位,最終選定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2021年初,新疆慶華與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在其裝置區內設立實驗裝置,完成了1300小時的甲烷化催化劑側線試驗,收集了完整的運行參數。2022年7月初設備檢修時,將甲烷化循環、制備反應器內已到使用末期的進口催化劑全部替換成由該院自主研發的國產催化劑。7月30日,又完成了甲烷化催化劑72小時工業滿負荷性能考核。
至此,國內國產化催化劑首次實現了整爐替代,完全打破了國外壟斷,新疆慶華邁出第一步后,國內同行紛紛跟進,煤制天然氣領域全產業鏈條技術國產化已指日可待。
關鍵核心技術買不來,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須自主發展、獨立運行、全面可控。
之所以要攻關“慶華爐”,是因為煤制氣行業一直被國外進口的“魯奇爐”所壟斷,而且這種設備無法消化沫煤,和新疆慶華要把煤炭資源“吃干榨盡”的理念不合。
如果沒有,那么就讓慶華人來創造。這個橫亙在行業多年的難題,對于慶華人來說不過是又一次沖鋒。
2022年,新疆慶華下屬的煤制氣事業部,對高壓流化床技術、氣流床技術、新奧流化床技術等多家技術進行對比后,從技術可行性、經濟效益、后續裝置契合度等幾方面考慮,最終確定與上海碧成科技有限公司展開合作,聯合開發符合國情、符合煤礦煤質且能耗低、成本低、廢水產量低的“慶華爐”。
“慶華爐”是一臺具有行業歷史意義的新爐型,新疆慶華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首臺慶華爐工業化應用示范,屆時慶華將成為煤制氣行業技術領先、國產化程度最高、創新成果轉化最多的示范基地。”新疆慶華煤制氣事業部經理助理陳秀山介紹,慶華還在繼續完善現有工藝鏈,推進甲烷化催化劑、水處理膜等國產化,主動為新技術提供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以《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為題,陳述自己的獨到見解,他說,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
對于新疆慶華來說,重大技術工藝自主化就是時代提出的問題,在新發展階段,增長方式和發展方式已從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創新驅動轉變。在全球創新自力加速重構的背景下,新疆慶華的沖鋒,正在書寫“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壯志豪情。
(來源:新疆集團 劉淵楠)